莫惮登临助馀勇,欲令万战遇奇兵。的解释

诗词原文

登楼

莫惮登临助馀勇,欲令万战遇奇兵。的解释

唐·韦应物

兹楼日登眺,流眄出菱荇。

渺渺天际山,亭亭海中树。

披轩临飒景,缨带罥长风。

莫惮登临助馀勇,欲令万战遇奇兵。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韦应物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和抒发隐逸之思见长,风格清新淡远,后人将他与王维、孟浩然并称为“王孟韦柳”。

作者简介

韦应物是唐代中期的重要诗人,他的诗歌深受陶渊明影响,追求自然与淡泊,同时又不失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他的诗作既有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生追求。

译文

我常常登上这座楼阁远眺,目光越过菱角和荇菜,望向远方,天际的山峦渺远而朦胧,海中的树木亭亭玉立,我推开窗户,迎着萧瑟的秋景,衣带随风飘扬,不要害怕登高望远会增添你的勇气,我希望你在万场战斗中都能遇到奇兵,取得胜利。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登高远眺的场景,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勇气的追求,前两句写楼阁之高,视野之广;中间两句以“天际山”和“海中树”为喻,形容景象之壮丽;后两句则借景抒情,鼓励自己要有勇气面对人生的挑战,希望自己在人生的战场上能够遇到奇兵,取得非凡的成就。

赏析

这首诗以登高远眺为线索,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悟,诗人以“莫惮登临助馀勇,欲令万战遇奇兵”作为结尾,既是对自己勇气的鼓励,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阐述,这种将自然美景与人生哲理相结合的手法,使得这首诗在唐代诗歌中独树一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韦应物担任地方刺史期间,在繁忙的政务之余,韦应物常常登上楼阁远眺,以缓解内心的压力,在登高远眺的过程中,他感受到了自然之美和人生的哲理,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勇气和智慧的追求,这首诗也体现了韦应物诗歌中常见的淡泊名利、追求自然与和谐的主题。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