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行有感
朝代:清代
作者:袁枚
冰溪雪岭赴诗盟,我愧难先二子鸣。
路入寒云声渐远,心随明月意难平。
山高水阔寻幽处,风紧林深听鸟惊。
此去天涯应不负,归来犹是少年情。
作者简介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清代诗人、散文家,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性灵派三大家”,主张写诗要写出个性,反对模拟古人,反对形式主义的桎梏,追求真情流露,写真人真事,是汉魏六朝诗歌的继承者。
译文
在冰封的溪流与雪覆的山岭间赴约诗会,我惭愧自己难以像那两位才子般率先吟咏出声,路途深入寒冷的云层之中,声音渐渐远去,而我的心却随着明亮的月亮难以平复,山高水阔,我寻觅着幽静之地,风紧林深,偶尔听到鸟儿的惊叫声,此番远行天涯应该不会辜负此行,归来时仍能保持那份少年的情怀与激情。
释义
本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相约于冰溪雪岭间进行诗歌创作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情不如友人的自谦与惭愧,以及面对自然美景时内心的激荡与对远方探索的向往,也寄托了诗人对保持初心、不负韶华的期许。
赏析
本诗以“冰溪雪岭赴诗盟”开篇,既点明了时间与地点,又营造出一种高洁、清冷的意境,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我愧难先二子鸣”一句,诗人以自谦的口吻,表达了对友人才华的钦佩与对自己才情不足的遗憾,中间两联,诗人通过描绘路途的艰辛与自然的壮美,进一步烘托出内心的激荡与对远方的向往,尾联“此去天涯应不负,归来犹是少年情”则以坚定的信念与美好的愿景作结,展现了诗人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创作背景
袁枚一生热爱自然,喜好游历,其诗歌创作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与自然风光,此诗可能作于袁枚某次游历途中,与友人相约于冰溪雪岭间进行诗歌创作时所作,面对壮丽的自然风光与友人的才华横溢,诗人不禁心生感慨,遂有此诗,通过此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袁枚对自然的热爱、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自我追求的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