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杂诗
唐·杜甫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白衣送酒慰孤独,不如遣佐箧中品。
犹胜弃捐终不看,空令岁月成虚掷。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甫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每天在花前常常因病而饮酒,不吝惜镜中自己容颜日渐消瘦。
虽有白衣人送酒来慰藉孤独,但还不如取出箱中珍藏的佳酿。
这样总比将酒弃置不顾,最终不看一眼要好,免得让岁月白白流逝,成为虚度的时光。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无奈,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因病而常常饮酒,以及面对镜中日渐消瘦的容颜,表达了对生命无常和时光易逝的感慨,尽管有人送酒来慰藉孤独,但诗人认为不如取出自己珍藏的佳酿,因为这样可以避免让岁月白白流逝,成为虚掷的时光。
赏析
这首诗以酒为媒介,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和时间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因病而饮酒、日渐消瘦的形象,以及面对镜中容颜变化的无奈,展现了对生命无常和时光易逝的感慨,诗人通过对比“白衣送酒”和“遣佐箧中品”两种不同对待酒的方式,表达了对珍惜时光和珍视生活的态度,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杜甫晚年时期,当时他身处困境,生活艰难,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因病而饮酒、日渐消瘦的形象,以及面对镜中容颜变化的无奈,表达了对生命无常和时光易逝的感慨,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珍惜时光和珍视生活的态度,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许和憧憬,在困境中,诗人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