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恨不为典属国,望古遥集真可叹。的意思及出处

诗词原文

杂诗

我恨不为典属国,望古遥集真可叹。的意思及出处

朝代:唐代

作者:韦应物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

自来自去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夫卧稳朝慵起,白屋寒多暖未收。

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

我恨不为典属国,望古遥集真可叹。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太子右庶子、苏州刺史等职,韦应物的诗作以描写田园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感见长,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我身体多病,思念着田园生活,看到县里百姓流亡,我深感愧对领取的俸禄,听说你要来探望我,我多次在西楼望月,期盼你的到来,兵卫森严,画戟林立,我的居所却弥漫着宁静的清香,堂上的燕子自由来去,水中的鸥鸟与我相亲相近,我年老体弱,早晨懒得起床,简陋的房屋里寒气还未散去,只有南山的桂花在盛开,花瓣飞来飞去,落在我的衣襟上,我遗憾自己不能成为像典属国那样的使者,遥望古代的英雄事迹,真是令人感慨万千。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的身体状况、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对百姓疾苦的同情、对友人的期盼以及对古代英雄的仰慕,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情感世界。“我恨不为典属国,望古遥集真可叹”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对自己未能有所作为的遗憾。

赏析

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细腻而深沉,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诗人以“身多疾病思田里”开篇,既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又暗示了自己的身体状况,接着以“邑有流亡愧俸钱”一句,展现了诗人对百姓疾苦的同情和对自己职责的反思,在描写与友人期盼相见的情感时,诗人以“西楼望月几回圆”一句,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表达了内心的期盼和思念,最后以“我恨不为典属国,望古遥集真可叹”一句作结,既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仰慕,又抒发了自己未能有所作为的遗憾和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韦应物晚年时期,当时他因身体多病而辞官归隐,过着闲居田园的生活,他并未完全忘却世事,对百姓的疾苦和国家的命运仍然怀有深深的关切,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的身体状况、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对百姓疾苦的同情以及对古代英雄的仰慕,表达了自己复杂而深沉的情感世界和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也展现了韦应物作为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特点。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