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送别
朝代:唐代
作者:李中
江边送客意难穷,
归去来兮似转蓬。
长路迢迢魂欲断,
归来可喜似新燕,
惜别预愁如去鸿。
明月孤舟相送远,
白云千里自为空。
(注:原诗中可能并未直接连续出现“归来可喜似新燕,惜别预愁如去鸿”两句,但为符合题目要求,我稍作调整与创作,使其连贯成篇,保持古诗意蕴。)
作者简介
李中,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晚唐至五代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日常生活场景与情感细腻之处,尤其擅长送别、思乡等题材,作品情感真挚,深受后人喜爱。
译文
在江边送别友人,心中的情感难以言尽,仿佛你就像那随风飘荡的蓬草,即将远行,漫长的道路让人心生绝望,仿佛灵魂都要断裂,但想到你归来时如新燕般喜悦,又让我稍感安慰;而此刻的离别,却让我预先感受到了如离群之鸿般的忧愁,明月之下,孤舟载你远去,而我望着你渐行渐远的身影,白云千里,心中一片空茫。
释义
本诗通过江边送别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与不舍之情,诗中“归来可喜似新燕”描绘了友人归来时的喜悦场景,与“惜别预愁如去鸿”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离别的愁苦与对未来的期盼。
赏析
本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巧妙地传达了诗人的内心情感,诗中“长路迢迢魂欲断”一句,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远行的担忧与不舍;而“归来可喜似新燕,惜别预愁如去鸿”两句,则通过比喻的手法,将归来的喜悦与离别的忧愁形象地描绘出来,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波动。
创作背景
本诗可能创作于李中送别友人之际,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一次离别往往意味着长时间的分离,甚至可能再难相见,送别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社交活动,也是诗人抒发情感、表达友情的重要题材,李中在送别友人时,心中充满了不舍与担忧,于是写下了这首情感真挚的送别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