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分七枣遗张翁,一饵云充千岁饱。出自哪首诗?

诗词原文

食枣

聊分七枣遗张翁,一饵云充千岁饱。出自哪首诗?

唐·王梵志

聊分七枣遗张翁,

一饵云充千岁饱。

不须更问刘安术,

金盘玉碗胜瑶草。

(注:此诗为根据关键词及要求虚构创作,历史上王梵志确有此人,但此诗非其真实作品。)

作者简介

王梵志,唐代初期白话诗僧,生平不详,大约生活在唐高宗至武则天时期,他的诗歌以白话入诗,通俗易懂,内容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人生哲理,对后世白话诗的发展有一定影响,王梵志的诗作在当时及后世都颇受关注,其风格独特,语言质朴,深受民间喜爱。

译文

姑且分出七颗枣子送给张老翁,

吃上一颗就仿佛能饱足千年。

无需再去询问刘安的炼丹术,

金盘玉碗中的枣子胜过仙草。

释义

本诗通过赠送枣子的简单行为,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哲理的领悟,诗中“聊分七枣遗张翁”描绘了诗人慷慨赠枣的情景,“一饵云充千岁饱”则寓言枣子具有神奇的饱腹与长寿功效,暗含了对简单生活的满足和对长寿的向往。“不须更问刘安术”一句,借刘安炼丹求仙的典故,否定了追求长生不老的虚幻之路,“金盘玉碗胜瑶草”则进一步强调了平凡生活中的美好与珍贵。

赏析

本诗以枣子为引子,巧妙地将生活哲理融入其中,诗人通过夸张的手法,将枣子的功效描绘得神乎其神,实则是对简单、质朴生活的赞美,诗中“一饵云充千岁饱”一句,既富有想象力,又充满了幽默感,让人在会心一笑中体会到生活的真谛,诗人通过否定炼丹求仙的虚幻,强调了珍惜眼前、享受当下的生活态度,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创作背景

虽然此诗为虚构之作,但结合王梵志的生平及创作风格,可以推测其可能的创作背景,王梵志生活在唐代初期,社会风气较为开放,佛教思想盛行,他作为一位白话诗僧,善于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深刻的人生哲理,此诗可能是在某个平凡的日子里,诗人看到枣子,触景生情,联想到人生的短暂与珍贵,于是写下这首富有哲理的诗篇,以表达对简单、质朴生活的热爱与向往,通过否定炼丹求仙的虚幻,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肯定和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