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春日宴
唐·张说
箫韶引风摇树羽,晴波飞影动宸旒。
百花争发春光好,万井喧阗喜气浮。
云影半开龙出没,湖光遥映日沉浮。
升平歌舞开兰殿,共道欢娱胜旧游。
作者简介
张说(667年-730年),字道济,一字说之,洛阳人,唐朝政治家、文学家,张说早年以才学著称,曾任中书舍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等职,参与编纂《三教珠英》,他擅长文学,尤长于碑文、墓志的写作,与许国公苏颋齐名,并称为“燕许大手笔”,其作品多收入《张燕公集》。
译文
箫韶乐声随风起舞,摇动着树枝如同羽毛般轻盈;晴朗的水面上,光影跃动,映照着皇帝(宸旒,代指皇帝)的銮驾,春天里百花竞相开放,景色宜人;市井间人声鼎沸,洋溢着喜庆的气息,云影半开,仿佛有龙在其中出没;湖光遥映,太阳在水中时隐时现,在兰殿上举行着升平歌舞,大家都说这次的欢娱胜过以往的游览。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里一场盛大的宴会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美景与人文活动的和谐交融,首联以音乐与自然的互动开篇,营造出一种祥和而欢快的氛围;颔联则通过花与人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节日的喜庆;颈联以云影、湖光为喻,增添了画面的灵动与神秘;尾联则点明主题,表达了人们对这场宴会的满意与赞美。
赏析
张说的这首诗以其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力,将春日的自然美景与宫廷的庆典活动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诗中“箫韶引风摇树羽”一句,以音乐为引子,将自然景物赋予了生命,展现了音乐的魅力与自然的和谐;“晴波飞影动宸旒”则通过光影的变化,巧妙地表现了皇帝与民众的同乐之情,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体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造诣,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繁荣与昌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张说担任高官期间,正值唐朝盛世,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在这样的背景下,宫廷宴会成为展示国家富强、人民安乐的重要场合,张说作为当时的文坛领袖和朝廷重臣,自然有机会参与并见证这些盛大的庆典,他通过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国家繁荣昌盛的赞美,也寄托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美与人文美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