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峰俱玉立,巍然更觉祝融尊。出自哪首诗?

诗词原文

南岳望祝融峰

七十二峰俱玉立,巍然更觉祝融尊。出自哪首诗?

宋·黄庭坚

高下已惊云乱眼,去来长对月当门。

七十二峰俱玉立,巍然更觉祝融尊。

作者及朝代

作者:黄庭坚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黄庭坚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其诗与苏轼并称“苏黄”;其词与秦观并称“秦七黄九”;其书法则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译文

站在南岳衡山之巅,眼前的高低山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令人眼花缭乱;而祝融峰则始终矗立在那里,无论来去,都像是与明月相对而望,七十二座山峰如同玉石般耸立,但在这之中,祝融峰更是显得巍峨壮观,令人敬仰。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南岳衡山祝融峰的壮丽景象,首句“高下已惊云乱眼”通过云雾缭绕中的山峰,展现了衡山的神秘与壮观;次句“去来长对月当门”则借月之永恒,暗喻祝融峰的恒久不变与崇高地位,后两句“七十二峰俱玉立,巍然更觉祝融尊”则直接点出祝融峰在众多山峰中的独尊地位,用“玉立”形容山峰的秀美与挺拔,进一步强化了祝融峰的雄伟与尊贵。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南岳衡山祝融峰的壮丽景色,诗人通过对比与烘托的手法,将祝融峰在众多山峰中的独尊地位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象(如云、月)来烘托山峰的崇高与神秘,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与画意,诗人还通过“玉立”等词语的运用,赋予了山峰以人的品格与气质,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传神。

创作背景

黄庭坚在北宋时期曾游历南岳衡山,对衡山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深感赞叹,在游览祝融峰时,他被眼前的壮丽景色所震撼,于是写下了这首《南岳望祝融峰》,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祝融峰的敬仰与赞美之情,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这首诗也反映了北宋时期文人墨客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追求,以及他们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情感与思想的艺术风格。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