扰扰人心随渺茫,更於底处问穹苍。出自哪首诗?

诗词原文

杂诗

扰扰人心随渺茫,更於底处问穹苍。出自哪首诗?

扰扰人心随渺茫,更於底处问穹苍。

杯中万物乾坤窄,眼前百事岁时长。

静听寒更人语寂,空庭月影夜初凉。

欲知此意归何处,且向樽前醉一场。

作者及朝代

作者:陆游,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人心纷扰如同茫茫大海难以捉摸,又向何处去追问那高远的苍天?酒杯中仿佛包容了万物,却显得乾坤狭小;眼前百事纷纭,岁月漫长无尽,静静地听着寒冷的更鼓声,人声渐渐沉寂,空旷的庭院中月光映照,初夜渐凉,想要知道这份心意归宿何方,不如暂且向酒杯中寻求一醉。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纷扰、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面对这些纷扰时寻求解脱的心境,首联直接点出人心纷扰、难以捉摸的主题;颔联通过对比酒杯中的“万物”与乾坤的狭小,以及眼前百事的繁多与岁月的漫长,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纷扰感;颈联以静听更鼓、月影初凉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凄凉的氛围;尾联则表达了诗人想要通过醉酒来暂时忘却这些纷扰,寻求心灵解脱的愿望。

赏析

这首诗以“扰扰人心”开篇,直接点出了诗人内心的纷扰与迷茫,随后通过对比与描绘,将人生的无常与纷扰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以酒杯中的“万物”与乾坤的狭小相对比,既表现了人生的渺小与短暂,又暗示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颈联的静听更鼓、月影初凉,不仅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凄凉的氛围,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尾联的“欲知此意归何处,且向樽前醉一场”,则表达了诗人面对纷扰与迷茫时的一种消极逃避的态度,但也透露出一种对现实的无奈与妥协,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陆游仕途不顺、人生坎坷的时期,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但多次遭到朝廷的排挤与打压,仕途坎坷不平,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内心充满了对现实的无奈与迷茫,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这首诗正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反映了他在面对人生纷扰与迷茫时的思考与挣扎。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