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谩传栖迹地,当年谁忆爱君书。下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栖迹寺

千古谩传栖迹地,当年谁忆爱君书。下一句是什么?

唐·韦庄

千古谩传栖迹地,当年谁忆爱君书。

空庭日暮鸟飞入,秋雨萧萧风叶疏。

废井苔荒人迹断,孤峰云起树扶疏。

唯应野客寻幽处,时有僧敲月下门。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庄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后人将《秦妇吟》与《长恨歌》、《琵琶行》并称为“长歌之冕”,韦庄的诗大多描写晚唐离乱生活,感情深挚,风格清新,较为广泛地反映了晚唐社会生活的面貌。

译文

千古以来人们错误地传说这里是隐士栖居之地,当年又有谁还记得那表达深情的书信呢?空旷的庭院在日暮时分迎来了归巢的鸟儿,秋雨萧萧,风吹落叶稀疏,废弃的井边长满了青苔,人迹罕至,孤独的山峰上云雾缭绕,树木繁茂,只有那些寻求清幽之地的山野之客,才会偶尔听到僧人在月光下轻轻敲门的声音。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栖迹寺荒凉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繁华不再、人事已非的感慨,首联以“千古谩传”与“当年谁忆”形成对比,暗示了历史的变迁与人们记忆的遗忘;颔联与颈联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如空庭、日暮、秋雨、废井、孤峰等,营造出一种凄清、荒凉的氛围;尾联则以“野客寻幽”与“僧敲月下门”作为点缀,为全诗增添了一丝超脱与宁静的气息。

赏析

韦庄的这首诗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栖迹寺的荒凉与孤寂,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巧妙地传达了历史沧桑感与人生无常的哲理,诗中“千古谩传”与“当年谁忆”的对比,既是对历史的反思,也是对现实的感慨,而“空庭日暮”、“秋雨萧萧”等意象的运用,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凄凉、萧瑟的氛围,尾联的“野客寻幽”与“僧敲月下门”不仅为全诗增添了一份超脱与宁静,也暗示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的时代,诗人自身也经历了战乱流离、仕途坎坷等种种磨难,在这样的背景下,韦庄创作了这首诗,通过对栖迹寺荒凉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过往繁华不再、人事已非的感慨与无奈,诗人也借栖迹寺这一具体地点,寄托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与批判。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