鬨然肯作时世妆,萧然自有无人态。的意思及出处

诗词原文

红梅

鬨然肯作时世妆,萧然自有无人态。的意思及出处

宋·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鬨然肯作时世妆,萧然自有无人态。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轼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词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其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译文

害怕忧愁而贪恋睡眠所以花开得较晚,又担心自己冰清玉洁的美貌不入时人的眼,故意妆扮出小红桃杏的颜色,尚余孤高瘦硬的傲霜斗雪的风姿,耐寒的梅花不肯随春意而媚俗,即使被酒晕染上了红晕也依然不改其高洁的本色,老诗人不懂得梅花的品格所在,怎么只从外表上看梅花,就认为它赶时髦,徒然具有一种无人欣赏的寂寞姿态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红梅的迟开、孤瘦、耐寒等特点,赞美了红梅高洁、孤傲的品格,同时也批评了那些只看重外表、不懂梅花真正品格的人。

赏析

这首诗以红梅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红梅的独特魅力,诗人以“怕愁贪睡”形容红梅的迟开,既写出了红梅的娇弱,又暗示了它的与众不同,诗人以“故作小红桃杏色”和“尚余孤瘦雪霜姿”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红梅的色与形,既表现了它的美丽,又突出了它的孤傲,后两句“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和“诗老不知梅格在,鬨然肯作时世妆,萧然自有无人态”则是对红梅品格的赞美和批评的交织,既赞美了红梅的耐寒和不媚俗,又批评了那些只看重外表、不懂梅花真正品格的人,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咏物诗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轼在贬谪期间所作,当时,苏轼因政治原因被贬至黄州,生活困顿,但他并未因此消沉,反而以更加坚韧和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在这首诗中,他以红梅自喻,表达了自己虽身处逆境,但仍保持高洁品格和独立精神的态度,他也通过批评那些只看重外表、不懂梅花真正品格的人,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和不满。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