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寄答友人
清·郑燮(郑板桥)
清诗寄和劳相忆,手札俱来仍足多。
墨香染纸情难尽,笔走龙蛇意未蹉。
远隔千山情愈切,近观尺素泪婆娑。
何时共饮东窗下,再叙前尘与旧波。
作者简介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又号理庵,清代书画家、文学家,江苏兴化人,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乾隆元年(1736年)中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诗书画皆擅,诗宗唐宋,书学汉魏,画擅兰竹,为清代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其诗文真挚风趣,为人民大众所喜诵,亦能词,有《板桥全集》。
译文
你寄来清雅的诗篇回应我的思念,连同亲笔书信一同到来,真是令人欣慰不已,墨香浸染纸张,情感难以言尽,笔下龙蛇舞动,心意未曾蹉跎,虽然我们远隔千山万水,但情谊却更加深厚,近看你的书信,我不禁泪眼婆娑,不知何时我们才能再次相聚在东窗之下,共叙往昔的点点滴滴。
释义
“清诗寄和劳相忆,手札俱来仍足多”两句,表达了诗人收到友人寄来的和诗与亲笔信时的喜悦与感动,友人以清雅的诗篇回应诗人的思念,同时亲笔书信的到来更增添了诗人的欣慰之情。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书信往来的细节,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首联直接点题,表达了诗人收到友人诗信时的喜悦心情,颔联通过“墨香”与“笔走龙蛇”的描绘,进一步展现了友人书信的珍贵与情谊的深厚,颈联则通过“远隔千山”与“近观尺素”的对比,突出了诗人与友人虽远隔千里,但情谊却更加深厚的主题,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与友人再次相聚的期盼与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郑板桥在客居扬州期间,收到远方友人的诗信后所作,当时,郑板桥虽身处异乡,但心中却时刻挂念着远方的友人,收到友人的诗信后,他深感欣慰与感动,于是写下了这首《寄答友人》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也反映了郑板桥在异乡漂泊时的孤独与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