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风吹雨过江干,老屋阙床无处乾。的意思及出处

诗词原文

骤雨

疾风吹雨过江干,老屋阙床无处乾。的意思及出处

宋·陈与义

疾风吹雨过江干,老屋阙床无处乾。

惟有鸣鸠相对语,雨晴还自各飞还。

作者及朝代

作者:陈与义(1090年-1138年),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洛阳人,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词人。

朝代:宋代

作者简介

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诗尊杜甫,前期清新明快,后期雄浑悲壮,对后世有较大影响,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历经北宋徽宗、钦宗和南宋高宗三朝,早年曾得到苏轼等人的赏识,但仕途坎坷,多次遭贬,他的诗歌在南宋前期颇受推崇,与吕本中、曾几、徐俯等人并称“江西诗派”。

译文

大风夹杂着骤雨掠过江面,老屋漏雨,床铺湿透,没有一处是干的,只有那屋外的斑鸠相对而鸣,等到雨过天晴,它们便各自飞走了。

释义

疾风吹雨过江干:形容风雨交加,迅速掠过江边的景象。

老屋阙床无处乾:老屋破旧,漏雨严重,床铺湿透,无处可寻干燥之地。

惟有鸣鸠相对语:只有那屋外的斑鸠在风雨中相互鸣叫。

雨晴还自各飞还:等到雨过天晴,斑鸠便各自飞回自己的巢穴。

赏析

这首诗以风雨为背景,描绘了老屋漏雨的凄凉景象,以及斑鸠在风雨中的相互陪伴和雨后的各自飞离,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象与人生境遇相结合,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无奈,首句“疾风吹雨过江干”以急促的笔调描绘了风雨交加的场景,为全诗奠定了凄凉的基调,次句“老屋阙床无处乾”则进一步渲染了老屋漏雨的困境,展现了诗人生活的艰辛,后两句则以斑鸠为喻,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疏离与孤独,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初年,当时陈与义正值仕途不顺,多次遭贬,他身处乱世,生活困顿,内心充满了孤独与无奈,这首诗正是他在风雨交加的夜晚,面对老屋漏雨的凄凉景象,有感而发之作,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人生境遇的结合,诗人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迷茫,也展现了他在逆境中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