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送魏二
唐·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附加句:
我亦东归苦无日,待公行矣勿迟留。
(注:“我亦东归苦无日,待公行矣勿迟留”并非王昌龄《送魏二》原诗中的句子,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这里将其作为一个附加的情感表达融入解析中,假设它是王昌龄在同一时期或相似情境下所作,以进行综合分析。)
作者简介
王昌龄(约698年—约757年),字少伯,唐朝时期大臣、著名边塞诗人,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著称,尤以边塞诗最为著名,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王昌龄的诗作多写边塞军旅、山水田园等题材,语言精炼,意境深远,对后世诗歌影响深远。
译文
(原诗部分)
醉后在江楼上与友人分别,空气中弥漫着橘柚的香气,江风带来阵阵凉意,雨水也随风飘入船舱,让人感到一丝寒意。
想象你远在潇湘之上,对着明月思念我,梦中听到清猿的长啸,愁绪绵绵。
(附加句)
我也渴望东归却苦于没有归期,等你启程后,请不要再迟疑停留。
释义
原诗通过描绘与友人醉别时的场景,以及想象友人远行后的孤寂与思念,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离别的无奈与不舍,附加句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自己也想归乡却难以成行的苦楚,以及对友人早日启程、勿再留恋的期盼。
赏析
王昌龄的这首诗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谊和对离别的深切感慨,诗中通过“醉别”、“江风引雨”等细节描写,营造了一种凄清、哀婉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诗人通过想象友人远行后的情景,将自己的思念之情寄托于明月和清猿之中,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情感更加丰富。
附加句则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情感层次,展现了诗人自己也想归乡却难以实现的无奈与苦楚,以及对友人早日启程的期盼与鼓励,这种情感的交织与碰撞,使得整首诗歌更加饱满、动人。
创作背景
王昌龄一生仕途坎坷,多次遭贬谪,这首诗可能是在他被贬谪期间,与友人分别时所作,当时,诗人可能正面临着仕途的不顺和生活的艰辛,内心充满了无奈与苦楚,而与友人的分别,更是让他感受到了孤独与寂寞,他通过这首诗来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离别的深切感慨,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归乡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