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江头叹老
唐·白居易
自闻宽法离新州,日日江头数过舟。
行到中流愁更苦,棹夫何处送归舟。
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逝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人民诗人”,他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译文
自从听说朝廷放宽了对我的处罚,允许我离开新州之后,我每天都会来到江边,数次数着过往的船只,当我走到江流中央时,心中的愁苦更加深重,不知道船夫会把我送到哪里,何时能归家。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白居易在被贬谪到新州后,得知朝廷放宽了对他的处罚,允许他离开,但心中却充满了对未来的不确定和愁苦,他每天来到江边,看着过往的船只,却不知道自己将何去何从,归期何在。
赏析
这首诗以江头为背景,通过描绘诗人每日数舟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愁苦和迷茫,首句“自闻宽法离新州”点明了诗人得知被宽赦的背景,次句“日日江头数过舟”则通过具体的动作和场景,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焦虑和期待,后两句“行到中流愁更苦,棹夫何处送归舟”则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愁苦之情,将内心的迷茫和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整首诗语言平易近人,情感真挚动人,通过具体的场景和动作,将诗人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栩栩如生,这首诗也反映了白居易在被贬谪期间所经历的痛苦和无奈,以及他对未来的不确定和迷茫。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白居易被贬谪到新州期间,白居易在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因上书言事,触怒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后来虽然得到宽赦,但心中仍然充满了对未来的不确定和愁苦,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无奈,通过描绘江头的场景和诗人的内心感受,展现了诗人被贬谪期间的痛苦和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