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夏清和故应好,可须载酒祇寻春。的解释

诗词原文

初夏即事

首夏清和故应好,可须载酒祇寻春。的解释

宋·陆游

首夏清和故应好,可须载酒祇寻春。

绿阴初密啼鸟细,红紫已稀芳草茵。

阑干日永人寂静,帘幕风微燕子驯。

惆怅双鸳不到处,幽阶一夜雨苔新。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初夏时节气候清新和煦,自然应该很好,哪里还需要带着酒去专门寻找春天呢?绿树成荫,初生的叶子已经变得茂密,鸟儿的啼叫声也变得细碎悦耳;红花紫花已经稀少,但芳草却如茵铺展,栏杆边日光悠长,四周一片寂静,帘幕轻拂,微风中燕子显得格外温顺,令人惆怅的是那双鸳鸯不在的地方,幽静的石阶上经过一夜的雨水,已经长出了新鲜的青苔。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初夏时节的宁静美好,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初夏的自然风光和内心的微妙情感,首联点明初夏时节的美好,无需再追寻春天的脚步;颔联和颈联具体描绘了初夏的景色,绿树成荫、鸟鸣细碎、芳草如茵、日光悠长、燕子温顺,构成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尾联则通过“双鸳不到”的惆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某种失落或思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初夏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内心的微妙情感,诗人以“首夏清和”开篇,奠定了全诗清新和煦的基调,接着通过“绿阴初密”、“红紫已稀”等细节描写,生动地刻画了初夏时节的自然风光,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人寂静”、“燕子驯”等词语,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尾联的“惆怅双鸳不到处”则使全诗的情感色彩更加丰富,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某种失落或思念之情,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经历了南宋的动荡时期,他心怀国家,忧国忧民,但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这首诗可能是在他被贬期间,面对初夏的自然风光,内心有所感触而创作的,诗人在诗中通过对初夏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尾联的“惆怅双鸳不到处”也可能暗含了诗人对仕途不顺、国家动荡的忧虑和无奈。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