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道品题终不遇,岂期坡谷解相知。出自哪首诗?

诗词原文

题画竹

只道品题终不遇,岂期坡谷解相知。出自哪首诗?

宋·释宝印

墨竹萧萧映碧纱,只道品题终不遇。

岂期坡谷解相知,留得清风在纸上。

作者及朝代

作者:释宝印

朝代:宋代

作者简介

释宝印,宋代僧人,具体生平不详,以诗文和书画闻名于当时,他的诗作多抒发个人情感与对自然之美的感悟,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在书画方面,他擅长墨竹,作品深受文人墨客喜爱。

译文

墨竹在轻纱般的宣纸上萧萧作响,本以为这样的画作只能孤芳自赏,无人赏识。

哪里料到苏东坡与黄山谷这两位大文豪能够理解并欣赏它,使得这清风般的意境永远留在了纸上。

释义

“墨竹萧萧映碧纱”描绘了墨竹画作的生动景象,墨竹在宣纸上显得栩栩如生,仿佛能听到竹叶在风中摇曳的声音。“只道品题终不遇”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画作的担忧,认为可能无人能够真正理解并欣赏它的价值。“岂期坡谷解相知”则是一个转折,指出苏东坡(苏轼)与黄山谷(黄庭坚)这两位文学巨匠竟然能够懂得并欣赏这幅画作。“留得清风在纸上”则是对画作意境的升华,意味着画作不仅留下了墨竹的形象,更留下了清风般的意境和文人之间的相知之情。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墨竹画作,表达了作者对知音难觅的感慨以及对苏东坡与黄山谷两位文学巨匠的敬仰之情,诗中“只道品题终不遇”与“岂期坡谷解相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作者意外之喜的心情。“留得清风在纸上”一句不仅赞美了画作的意境之美,也寓意着文人之间的相知之情如同清风一般永存,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充满了文人气息。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释宝印的一次画作展示有关,他或许在一次文人雅集中展示了自己的墨竹画作,原本担心无人能够真正理解并欣赏它的价值,但出乎意料的是,苏东坡与黄山谷这两位文学巨匠对这幅画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这一经历激发了释宝印的创作灵感,他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感慨和喜悦之情,这首诗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墨客之间相互欣赏、相互尊重的深厚情谊。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