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咏蜡梅
宋·杨万里
缀蜡为花荆作枝,列为梅种自何时。
只愁长作龙城柳,便合移根向北池。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杨万里(1127年-1206年)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他的诗作语言平易自然,风格清新活泼,尤其擅长七言绝句,被誉为“诚斋体”,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余首,被誉为一代诗宗。
译文
用蜡点缀成花朵,用荆条做成花枝,这样的蜡梅被归类为梅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我只担心它会像龙城柳那样柔弱不堪,或许应该将它移植到北方的池塘边,让它更加坚韧。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述蜡梅的制作过程和对其归属的疑问,表达了诗人对蜡梅独特性的思考,首句“缀蜡为花荆作枝”描绘了蜡梅的制作工艺,次句“列为梅种自何时”则提出了对其分类的疑问,后两句则通过比喻,表达了诗人对蜡梅生命力的担忧,并建议将其移植到更适宜的环境中。
赏析
这首诗以蜡梅为题,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艺术的独特见解,首句“缀蜡为花荆作枝”不仅描绘了蜡梅的形态,还暗示了其人工制作的特性,次句“列为梅种自何时”则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引发读者对蜡梅分类和归属的思考,后两句则通过龙城柳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蜡梅生命力的担忧,并建议将其移植到更适宜的环境中,以展现其真正的价值,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对自然和艺术的热爱有关,杨万里一生热爱自然,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并将其融入诗歌创作中,蜡梅作为一种独特的花卉,其制作工艺和分类归属都引起了诗人的兴趣,通过这首诗,诗人不仅表达了对蜡梅的喜爱和关注,还借此抒发了对自然和艺术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环境和文化现象的某种反思和批判。
这首诗通过描绘蜡梅的形态和对其分类的疑问,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艺术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思考,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富有哲理和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