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交期非势利,故能冲雀屡排门。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

题李凝幽居

二子交期非势利,故能冲雀屡排门。全诗是什么?

唐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注:虽然您提供的关键词“二子交期非势利,故能冲雀屡排门”并非直接出自此诗,但根据诗意及您的要求,我推测您可能是想寻找表达友情纯真、不慕名利意境的诗句,在此,我选取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作为示例,并尝试从诗中提炼出与“交期非势利”相近的意境,主要体现在“幽期不负言”上,即朋友间的约定纯真无欺,不负前言,诗中的“僧敲月下门”一句,也可引申为友人间的真诚交往,不畏艰难,屡访幽居。)

作者简介

贾岛(779年-843年),字浪仙,人称“贾长江”,唐代诗人,范阳(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后还俗应试,屡举进士不第,曾官长江主簿,贾岛诗在晚唐形成独特派别,影响颇大,长于五言律诗,题材窄狭,多写荒居隐逸生活,刻画入微,力避平庸,追求新奇,自成一家。

译文

悠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来侵扰,一条长满青草的小路通向荒芜的小园,鸟儿自由地栖息在池边的树上,皎洁的月光下僧人正敲着山门,走过桥去那边红尘渐远,景色更幽;拨开浮石,云气弥漫,山根仿佛也在移动,我暂时离开这里,不久还将回来,我们约定共同归隐,决不食言。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访友未遇、夜宿山寺的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诗中描绘了李凝居所的幽静环境,以及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表达了诗人对纯真友情的珍视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

赏析

这首诗以凝练的语言、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首联“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点明了李凝居所的幽静和荒凉,为全诗定下了淡泊宁静的基调,颔联“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以动衬静,通过鸟宿、僧敲等细节描写,进一步渲染了居所的幽静和神秘,颈联“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则通过过桥、移石等动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致观察和热爱,尾联“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则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隐逸生活的坚定追求。

创作背景

贾岛一生穷愁潦倒,官微职小,但他的创作态度极为严肃认真,他曾在李凝的幽居中留宿,并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了诗人对纯真友情的珍视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在创作过程中,贾岛对诗句的推敲和锤炼达到了极致,如“僧敲月下门”一句中的“敲”字,就是经过反复推敲后才最终确定的,这也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佳话。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