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息师门久不传,苇间几欲听延缘。的解释

诗词原文

听琴

叹息师门久不传,苇间几欲听延缘。的解释

朝代:唐代

作者:李中

一奏清商曲,萧萧霜叶寒。

松风吹夜籁,竹露滴秋澜。

叹息师门久不传,苇间几欲听延缘。

知音如见赏,雅调为君弹。

作者简介

李中,字有中,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他出身贫寒,但才情出众,工于诗文,尤其擅长五言律诗,李中的诗作多反映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的交融,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在当时颇受赞誉,他的作品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但因其生平事迹记载不多,故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相对不那么显赫。

译文

一曲清商曲调响起,如同萧萧秋风扫过寒霜覆盖的树叶,带来阵阵寒意,松林间的夜风吹拂,发出自然的声响,竹叶上的露珠滴落,如同秋日湖面的波澜,我叹息着师门的琴艺已经很久没有传承下去了,在这芦苇丛中,我几乎想要听到那悠扬缠绵的琴声,如果知音能够欣赏我的琴声,我愿意为你弹奏这高雅的曲调。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听琴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师门琴艺传承断绝的叹息,以及对知音难觅的感慨,诗中“清商曲”指古代的一种清雅曲调,“萧萧霜叶寒”则通过自然景象烘托出琴声的凄清,松风、竹露等自然元素,进一步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而“叹息师门久不传,苇间几欲听延缘”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琴艺传承的忧虑和对琴声的渴望。

赏析

这首诗以听琴为线索,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的交融,诗人以“清商曲”起笔,奠定了全诗凄清哀婉的基调,接着通过“松风吹夜籁,竹露滴秋澜”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烘托出琴声的悠扬与深远,而“叹息师门久不传,苇间几欲听延缘”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琴艺传承的忧虑和对知音的渴望,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又有对人生境遇的感慨,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个人的经历和情感有关,李中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社会变革频繁,文化传承受到冲击,作为一位才情出众的诗人和琴艺爱好者,他可能对师门琴艺的传承断绝感到痛心疾首,他也可能因知音难觅而感到孤独和无奈,在这种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感慨和忧虑,通过描绘听琴的场景和内心情感的抒发,诗人既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又表达了对文化传承和知音难觅的深刻思考。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