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游武夷六曲棹歌
宋·朱熹
武夷山上有仙灵,山下寒流曲曲清。
欲识个中奇绝处,闲听棹歌两三声。
一曲溪边上钓船,幔亭峰影蘸晴川。
虹桥一断无消息,万壑千岩锁翠烟。
二曲亭亭玉女峰,插花临水为谁容。
道人不作阳台梦,兴入前山翠几重。
三曲君看驾壑船,不知停泊几何年。
桑田海水今如许,泡沫风灯敢自怜。
四曲东西两石岩,岩花垂露碧毵毵。
金鸡叫罢无人见,月满空山水满潭。
五曲山高云气深,长时烟雨暗平林。
林间有客无人识,欹枕焚香卧竹阴。
六曲苍屏绕碧潭,萦回溪涧似江南。
造物知君时欲进,江山佳处遣频回。
七曲移舟上碧滩,隐屏仙掌更清寒。
玉皇醮罢群仙送,万仞芙蓉插翠岚。
八曲风烟势欲开,鼓楼岩下水萦回。
莫言此地无佳景,自是游人不上来。
九曲将穷眼豁然,桑麻雨露见平川。
渔郎更觅桃源路,除是人间别有天。
作者及朝代
作者:朱熹(1130年10月18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南宋时期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作者简介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被后世尊称为朱子,他的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朱熹不仅在理学上有深厚造诣,还致力于教育,创办了白鹿洞书院等教育机构,对南宋及后世的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朱熹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诗作多抒发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
译文
六曲之处,苍翠的屏风般的山峰环绕着碧绿的深潭,溪水萦回曲折,仿佛江南水乡一般,大自然仿佛知道你想要继续前行,却又故意让你在这江山美景之处频频回头,流连忘返。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武夷山六曲之处的美丽景色,诗人用“苍屏绕碧潭”来形容山峰环绕、潭水碧绿的景象,用“萦回溪涧似江南”来比喻溪水曲折蜿蜒,如同江南水乡一般,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留恋之情,仿佛大自然故意让诗人在这里频频回头,欣赏这江山佳处。
赏析
这首诗以精炼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武夷山六曲之处的美丽景色,诗人通过描绘山峰、潭水、溪水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宁静、清幽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这山水之间,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诗人还通过“造物知君时欲进,江山佳处遣频回”这两句诗,表达了自己对美景的留恋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创作背景
朱熹在南宋时期曾游历武夷山,对这里的山水景色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他通过这组《游武夷六曲棹歌》来描绘武夷山的美丽景色,并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这组诗不仅展现了武夷山的自然风光,还反映了朱熹对理学思想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在游历过程中,朱熹被武夷山的山水所吸引,产生了强烈的创作冲动,于是写下了这组脍炙人口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