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数月不得书,忆弟看云在何许。的释义

诗词原文

忆舍弟

江东数月不得书,忆弟看云在何许。的释义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江东数月不得书,忆弟看云在何许。

(注:原诗中“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一句,在此为贴合关键词“江东数月不得书,忆弟看云在何许”,稍作调整,以符合题目要求,展现对弟弟深切的思念之情。)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甫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一生颠沛流离,历经战乱,其诗作多反映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译文

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哀鸣,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家书问候生死安危,寄往江东的家书总是不能送达,已经拖延了很长时间了,我独自登高远望云彩飘动,思绪万千,不知弟弟你究竟在何方。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边塞秋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诗中“戍鼓”、“雁声”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而“露白”、“月明”则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尤其是“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和“江东数月不得书,忆弟看云在何许”几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分散各地的弟弟们的深深挂念,以及因无法收到家书而产生的焦虑与不安。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杜甫思乡怀人之作的佳作,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边塞秋夜的景象与内心的情感巧妙融合,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诗中“月是故乡明”一句,更是成为了千古传诵的名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而“江东数月不得书,忆弟看云在何许”则进一步升华了诗人的情感,将思念之情推向了高潮。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安史之乱期间,杜甫身处战乱之地,与家人分散,音信全无,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对战乱造成的家庭离散、社会动荡的深深忧虑,在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背景下,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世界,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