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庵庵榜晦庵书,不独人高字亦如。下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赞晦庵书

远庵庵榜晦庵书,不独人高字亦如。下一句是什么?

宋·刘克庄

远庵庵榜晦庵书,不独人高字亦如。

笔底春风殊未老,心间秋月自明殊。

千年遗墨香犹在,万古名山胜可图。

我亦当年门下士,至今犹得拜尘途。

作者及朝代

作者:刘克庄(1187年—1269年)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刘克庄,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词人和评论家,他一生仕途坎坷,但文学成就颇高,作品丰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不羁的一面,也有细腻温婉之处,刘克庄的诗作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对时弊多有针砭,同时他也擅长写山水田园诗,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译文

远庵的匾额上是晦庵(朱熹)亲笔书写的,不仅他人品高尚,他的书法也同样出色,他的笔下仿佛有春风拂面,丝毫不显老态,心中则如秋月般皎洁明亮,与众不同,千年之后,他留下的墨迹依然散发着香气,万古流传的名山美景也仿佛在他的笔下得到了最好的描绘,我当年也曾是他的门生,至今仍然心怀敬意,如同在尘土中跪拜一般。

释义

这首诗是对朱熹(晦庵)书法和人品的赞美,首句点明主题,远庵的匾额由朱熹亲笔书写,次句进一步强调朱熹的人品与书法并重,都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三、四句通过比喻,形容朱熹书法中的生机与心中的高洁,五、六句则是对朱熹文化贡献的肯定,他的墨迹和描绘的山水都成为了永恒的经典,末句表达了诗人作为朱熹门生的自豪与敬仰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高度赞扬了朱熹的人品和书法,诗人通过对比和比喻的手法,将朱熹的书法与春风、秋月等自然美景相联系,既展现了朱熹书法的艺术魅力,又体现了其人格的高洁,诗人也表达了对朱熹文化贡献的敬仰和对其门生身份的自豪,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赞美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刘克庄对朱熹的敬仰和怀念有关,作为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评论家,刘克庄对朱熹的学术成就和人格魅力有着深刻的认识和敬仰,在游览远庵时,看到朱熹亲笔书写的匾额,触发了诗人对朱熹的怀念和赞美之情,于是写下了这首赞美诗,这首诗不仅是对朱熹的赞美,也是刘克庄对自己学术追求和人生理想的表达。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