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一椽风雨庇,要思服食制颓龄。下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乞食

安得一椽风雨庇,要思服食制颓龄。下一句是什么?

朝代:魏晋

作者:陶渊明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

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

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

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

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

虚室有余闲,时复憩我怀。

岂忘袭轻裘,苟得免寒饥。

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

安得一椽风雨庇,要思服食制颓龄。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陶渊明的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清高耿介,洒脱恬淡,表现出对自然及人生的深刻感悟,影响深远。

译文

饥饿驱使我出门,但不知要去往何方,一路行走到这里,敲门时拙于言辞,主人理解我的来意,慷慨赠予食物,岂会让我空手而归,我们终日谈笑风生,举杯畅饮,与新朋友相知相欢,于是赋诗以表达感激之情,感激主人像漂母一样施惠于我,惭愧自己无韩信之才以报答,心中藏着感激之情,不知如何报答,只能以冥福相赠,空室中还有余暇,时常让我心怀安逸,怎能忘记披上轻裘,只要能免除饥寒,姑且顺应自然变迁,最终还是要回到简陋的居所,如何能得到一间小屋来遮风挡雨,我还要考虑服用丹药来延缓衰老。

释义

这首诗是陶渊明在贫困潦倒时所作,描述了他向人乞食的经历和感受,诗中表达了对主人慷慨赠予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处境的无奈和自嘲,最后两句“安得一椽风雨庇,要思服食制颓龄”表达了诗人对基本生活需求的渴望和对生命延续的期望。

赏析

这首诗以朴素自然的语言,真实生动地描绘了诗人乞食的经历和感受,诗中既有对主人慷慨赠予的感激之情,也有对自己处境的自嘲和无奈,通过对比和象征等手法,诗人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最后两句“安得一椽风雨庇,要思服食制颓龄”更是点睛之笔,既表达了诗人对基本生活需求的渴望,也暗示了他对生命延续的期望和对未来的憧憬,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期,他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辞官归隐,这首诗创作于他晚年贫困潦倒之时,为了维持生计,他不得不向人乞食,在乞食的过程中,他深刻体会到了社会的冷漠和人情的淡薄,同时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归隐田园的决心,这首诗正是他这一时期生活状态和内心感受的真实写照。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