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送别
唐·权德舆
乡来念别今真去,从此微言孰为听。
歧路悠悠水蘸堤,离情杳杳草萋萋。
身随远道徒悲梗,梦绕高山久忆溪。
欲识此时方寸乱,灯前自拆寄来书。
作者简介
权德舆(759年-818年),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省秦安县东)人,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宰相权皋从孙,权德舆自幼聪颖好学,十五岁即能写文章,成年后更是才华横溢,以文章著称于世,他历仕宪宗、穆宗、敬宗三朝,曾任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兵部侍郎等职,最终官至宰相,封扶风县开国侯,权德舆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是唐代文坛的重要人物之一。
译文
曾经只是念及离别,如今却真的要分别了,从今往后,还有谁能倾听我这些细微的话语呢?岔路口上,河水悠悠地浸润着河堤,离别的情感如同那茂盛的野草般无边无际,我身随远道,只能徒然悲叹自己如同漂泊的梗草,梦中却常常萦绕着那高山和溪流,想要知道此刻我内心是多么纷乱,就看看我在灯前独自拆阅你寄来的书信吧。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深情厚谊和内心的纷乱,首句“乡来念别今真去”点明了离别的现实,表达了诗人对即将分别的无奈和感伤,次句“从此微言孰为听”则进一步强调了离别后的孤独和失落,因为再也没有人能倾听他的心声了,接下来的两句通过描绘离别时的景象,渲染了离别的氛围,最后两句则通过“身随远道”和“梦绕高山”的对比,以及“灯前自拆寄来书”的细节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纷乱和对友人的深深怀念。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抒情,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首联直接点题,表达了离别的无奈和感伤;颔联通过描绘离别时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氛围;颈联则通过对比和细节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纷乱和对友人的怀念;尾联则以拆阅书信的细节收尾,既呼应了首联的“微言孰为听”,又深化了全诗的主题,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饱满,是一首优秀的送别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权德舆在送别友人时所作,具体创作时间已无从考证,但可以推测是在他仕途较为稳定、文学成就较高的时期,权德舆一生交友广泛,与许多文人墨客都有深厚的交情,这首诗正是他在与友人分别时,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权德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感伤,同时也领略到了他高超的文学造诣和深厚的情感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