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饮酒·其十四
唐·李白
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
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
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
辞粟卧首阳,屡空饥颜回。
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
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人间万事只如此,那似一杯真意长。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歌风格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清新自然,是唐代诗歌的杰出代表之一,李白一生游历四方,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穷困愁苦有千万种缘由,不如痛饮美酒三百杯。
愁绪再多酒虽少,但酒一倾愁就不再来。
因此我深知酒中圣贤,酒酣时心自然开朗。
伯夷叔齐辞粟首阳山,颜回屡空饥饿而死。
当代之人若不及时行乐饮酒,虚名又有何用呢?
蟹螯就是仙人的金液琼浆,糟丘就是仙家的蓬莱仙境。
暂且先饮尽这杯美酒,乘着月色在高台上醉倒。
人间的万事都不过如此,哪里比得上这一杯美酒带来的真挚情感长久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对酒的热爱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表达了他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诗人认为,与其为穷困愁苦所困扰,不如痛饮美酒,享受片刻的欢愉,他通过对比伯夷叔齐和颜回的遭遇,进一步强调了及时行乐的重要性,诗人以“人间万事只如此,那似一杯真意长”作为结语,表达了对人生真谛的深刻领悟。
赏析
这首诗以饮酒为主题,但并非单纯地歌颂酒醉的欢乐,而是借酒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将酒与名利、忧愁等世俗事物进行了对比,突出了酒的纯真和美好,诗人也通过描绘自己痛饮美酒、醉卧高台的场景,展现了他豪放不羁、超脱世俗的个性,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李白晚年时期,此时的他已经历了人生的种种坎坷和挫折,对世俗名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领悟,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自己痛饮美酒的场景,表达了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和对及时行乐、超脱世俗的追求,这首诗也反映了李白晚年时期对人生真谛的深刻领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