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起乘舟江上凉,昼携蕲竹卧僧房。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

江上闻笛

晓起乘舟江上凉,昼携蕲竹卧僧房。全诗是什么?

唐·韦庄

晓起乘舟江上凉,昼携蕲竹卧僧房。

更闻吹笛关山远,一夜梅花落满床。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庄(约836年-约910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生活在晚唐至五代十国这一动荡时期,早年曾广泛游历各地,后入蜀为官,曾任前蜀宰相,韦庄的诗风清新自然,词则婉约动人,对后世影响深远,是“花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清晨起床,我乘着小船在江上感受着清凉的微风;白天,我手持蕲州产的竹杖,躺在僧人的房间里休息,傍晚时分,又听到远处传来的笛声,那笛声似乎诉说着遥远的关山之情,让我仿佛一夜之间,看到了满床的梅花飘落。

释义

晓起乘舟江上凉:清晨起床后,乘坐小船在江上,感受到江面的凉风。

昼携蕲竹卧僧房:白天,手持蕲州产的竹杖,在僧人的房间里休息,蕲竹,一种产于蕲州的优质竹子,常用于制作手杖。

更闻吹笛关山远:傍晚时分,又听到远处传来的笛声,那笛声似乎在诉说着遥远的关山之情。

一夜梅花落满床:笛声让人产生联想,仿佛一夜之间,满床的梅花都因风而飘落。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诗人一天中的生活片段,从清晨乘舟江上,到白天在僧房休息,再到夜晚听到笛声后的遐想,展现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诗中“晓起乘舟江上凉”一句,既点明了时间,又描绘了江上的清凉景象,为全诗定下了一个清新宁静的基调。“昼携蕲竹卧僧房”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闲适生活,与僧人的交往也透露出他内心的平和与超脱。“更闻吹笛关山远,一夜梅花落满床”两句,通过笛声的描绘,将诗人的思绪引向远方,同时也用梅花的飘落象征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使全诗在宁静中蕴含了深刻的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韦庄游历或隐居期间,晚唐至五代时期,社会动荡不安,韦庄作为一位敏感的诗人,对时代的变迁有着深刻的感受,在这首诗中,他并没有直接抒发对时局的忧虑或不满,而是选择以一种宁静淡泊的心态去面对生活,通过描绘自然美景和日常生活,表达了自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这种心态和表达方式,既体现了韦庄个人的性格特征,也反映了当时一部分士人面对乱世时的一种心态选择。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