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闻召节趣归对,不信淮州劳跨鞍。的意思及出处

诗词原文

归隐

传闻召节趣归对,不信淮州劳跨鞍。的意思及出处

唐·刘禹锡

传闻召节趣归对,不信淮州劳跨鞍。

野水闲云长自在,何须归去惹尘寰。

作者简介

刘禹锡,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刘禹锡诗文俱佳,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他的诗歌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既有豪迈奔放之作,也有清新自然之篇,在唐代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刘禹锡晚年定居洛阳,与白居易、裴度等名士唱和,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译文

听说朝廷派使者来召我回去应对,但我却不信这消息,宁愿在淮州辛苦地骑着马,野外的流水和悠闲的云朵如此自在,我又何必回去沾染那尘世的纷扰呢?

释义

“传闻召节趣归对”意指诗人听闻朝廷有使者前来传达召他回京的命令;“不信淮州劳跨鞍”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一消息的怀疑,以及他宁愿留在淮州(今江苏淮安一带)继续过着漂泊但自由的生活;“野水闲云长自在”描绘了诗人所向往的自在生活,如同野外的流水和悠闲的云朵一般无拘无束;“何须归去惹尘寰”则直接表达了诗人不愿回归官场,不愿再卷入尘世纷扰的决心。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纷扰的厌倦,前两句通过“传闻”与“不信”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朝廷召回的淡然态度;后两句则以“野水闲云”为喻,进一步强调了诗人追求自在生活的理想,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刘禹锡被贬谪期间,刘禹锡一生仕途坎坷,多次因政治原因被贬至偏远地区,在这首诗中,他借传闻朝廷召回之事,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描绘野外的流水和悠闲的云朵,寄托了自己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同时也表达了对朝廷政治的失望和不满,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遭遇的抒发,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