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行
唐·杜荀鹤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留咏从来杂珉玉,攀腾政尔羡猿猱。
风前月下谁人见,水畔花间几度逢。
莫道此中多险阻,世间何处不峥嵘。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杜荀鹤是唐代著名诗人,但此诗并非出自其真实作品集。)
作者简介
杜荀鹤(约846—904),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晚唐诗人,他出身寒微,早年曾隐居九华山,后游历四方,以诗名世,杜荀鹤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语言质朴自然,风格独特,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在荒野的小路上,乌云密布,天色漆黑一片,只有江面上的一艘小船灯火独明,我留下的诗篇中既有珍贵的美玉,也有混杂的石头,就像我在人生道路上既追求高远又羡慕猿猱的攀援能力,在风前月下,又有谁能看见我的身影?在水畔花间,我又曾几度与人相逢?不要说这山行之路多艰险,世间又有哪个地方不是充满崎岖与挑战呢?
释义
“留咏从来杂珉玉”意指诗人留下的诗作既有佳作(美玉),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珉玉,指似玉而较差的石头),表达了诗人对自我创作的客观评价。“攀腾政尔羡猿猱”则表达了诗人对猿猱攀援能力的羡慕,暗含了诗人对人生道路上不断攀登、勇往直前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山行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诗人的内心感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深刻思考,首联以“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营造出一种孤寂而神秘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颔联“留咏从来杂珉玉,攀腾政尔羡猿猱”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自我创作的认识和人生追求的向往,颈联“风前月下谁人见,水畔花间几度逢”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孤独而美好的瞬间,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尾联“莫道此中多险阻,世间何处不峥嵘”则以豪迈的笔触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险阻的坦然面对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创作背景
(虚构)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杜荀鹤游历四方、历经人生坎坷的时期,在旅途中,诗人面对自然美景和人生百态,不禁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哲理和人生感悟的诗篇,通过描绘山行之路的艰险和人生道路上的挑战,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乐观态度,诗人也通过自我反思和人生追求的表达,展现了自己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