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月岩寺
朝代:宋代
作者:释绍嵩
祇今四到月岩寺,不辨一为云洞游。
古木深藏啼鸟细,清泉暗咽落花流。
岩前野老闲相语,林外樵夫独自行。
欲问禅机何处是,钟声远送白云秋。
作者简介
释绍嵩,宋代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他活动于南宋时期,以诗文闻名于世,尤其擅长描绘山水景色与寺庙生活,其作品多反映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禅意的追求,释绍嵩的诗风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深受后世文人墨客的喜爱。
译文
如今我已四次来到月岩寺,却难以分辨哪一次是真正在云洞中漫游,古老的树木深深隐藏,只有细微的鸟鸣传来,清澈的泉水在暗处低咽,落花随着水流轻轻飘荡,岩前有几位山野老人悠闲地交谈,林外则有一位樵夫独自前行,想要询问禅机究竟在哪里,只听得远处钟声悠扬,白云悠悠,已是深秋时节。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多次到访月岩寺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寺庙周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诗人通过“四到月岩寺”与“不辨一为云洞游”的对比,表达了对月岩寺及其周边环境的深深眷恋和难以割舍的情感,诗中还通过描绘古木、清泉、啼鸟、落花等自然元素,以及野老、樵夫等人物形象,营造了一种宁静、淡泊、超脱的意境。
赏析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对比、拟人、象征等多种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意境更加深远,诗人通过“祇今四到”与“不辨一为”的对比,突出了自己对月岩寺的深厚感情;通过“古木深藏啼鸟细,清泉暗咽落花流”的拟人化描写,赋予了自然景物以生命和情感;而“钟声远送白云秋”则象征着禅机深远,难以捉摸,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又有对禅意的深刻领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释绍嵩的修行经历有关,作为一位僧人,释绍嵩经常游历于山水之间,寻找禅机,领悟佛法,月岩寺作为一处著名的佛教圣地,自然成为了诗人多次到访的地方,在多次游历中,诗人对月岩寺及其周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禅意的诗歌,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禅机、对生命、对自然的深刻思考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