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令转侧入漕河,舟似凫鹥亦难进。出自哪首诗?

诗词原文

漕河夜泊

谁令转侧入漕河,舟似凫鹥亦难进。出自哪首诗?

唐·罗隐

谁令转侧入漕河,舟似凫鹥亦难进。

风色似寒犹暖在,水声如咽更鸣多。

身谋自拙心长苦,世事如棋局局新。

莫恨今宵无酒伴,冷烟明月奈愁何。

作者及朝代

作者:罗隐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罗隐,字昭谏,晚唐五代时期文学家、思想家、诗人,他生活在晚唐动荡不安的年代,一生怀才不遇,屡试不第,晚年归隐九华山,以诗酒自娱,罗隐的诗作风格独特,语言犀利,多讽刺现实之作,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是谁让我辗转反侧地进入这漕河之中,船只如同水鸟一般也难以前行,风虽然带着寒意但似乎还残留着温暖,水声如同呜咽之声,却又有更多的声音在鸣叫,我自身谋划不周,心中常常感到痛苦,世事如同棋局一般,每一局都是新的变化,不要怨恨今晚没有酒伴,面对这冷烟明月,我的愁绪又能如何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漕河夜泊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自身命运的无奈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首联“谁令转侧入漕河,舟似凫鹥亦难进”以设问开篇,点出诗人被迫漂泊的无奈;颔联“风色似寒犹暖在,水声如咽更鸣多”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颈联“身谋自拙心长苦,世事如棋局局新”直接抒发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感慨和对世事无常的认识;尾联“莫恨今宵无酒伴,冷烟明月奈愁何”则以自我安慰的口吻收束全诗,表现出诗人面对愁绪时的无奈与超脱。

赏析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如“舟似凫鹥”、“风色似寒犹暖在”、“水声如咽”等,使得诗歌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诗人通过对比、设问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在情感表达上,诗人将自身命运与世事无常紧密联系在一起,既表达了对自身命运的无奈和痛苦,又展现了对世事的深刻洞察和超脱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罗隐晚年归隐九华山期间,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文人墨客往往难以施展才华,罗隐也不例外,他一生怀才不遇,屡试不第,晚年更是饱尝人生冷暖,在这样的背景下,罗隐创作了这首诗,通过描绘自己在漕河夜泊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自身命运的无奈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这首诗也反映了晚唐时期文人墨客普遍面临的困境和心态。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