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桃李明年事,十月清霜何处归。的释义

诗词原文

杂诗

春风桃李明年事,十月清霜何处归。的释义

唐·杜牧

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肠断江城雁字回,年年金菊对衔杯。

春风桃李明年事,十月清霜何处归。

作者及朝代

杜牧,唐代诗人,生活在晚唐时期,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作明丽隽永,绝句诗尤受人称赞,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作者简介

杜牧出身于官宦世家,祖父杜佑曾任宰相,父亲杜从郁也曾任官,杜牧自幼聪颖过人,文思敏捷,早年曾游历江南,对江南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有着深厚的感情,他的诗歌风格独特,既有对现实的深刻批判,也有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同时也不乏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

译文

自己寻访春色去的太晚,以至于春天都快过完了才赶到,面对满是落花的景象,不必惆怅抱怨花开得太早,狂风已吹尽了鲜红的花朵,现在绿叶成荫果实缀满枝头。

看到江城上空雁字回飞,让人肝肠寸断,愁绪难平,想到每年重阳佳节,自己都会对着菊花饮酒怀人,春风中开放的桃李花,到了明年还会再度开放,但十月的清霜之下,我又将归向何方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逝去和秋天的来临,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未来的迷茫,前两句写自己寻春去迟,面对落花满地的景象,虽感惆怅但并不怨恨春天来得太早,后两句则通过雁字回飞和金菊衔杯的意象,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离愁别绪,并引出对明年春风桃李和十月清霜的思索,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和迷茫。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载体,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前两句通过对比和反问的手法,突出了诗人对春天逝去的无奈和感慨,后两句则通过雁字和金菊的意象,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离愁别绪,并巧妙地引出了对未来的思索,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现实的深刻描绘,也有对未来的深刻思考,充分展现了杜牧诗歌的独特魅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杜牧晚年时期,当时他仕途不顺,生活漂泊不定,对人生和未来充满了迷茫和不确定,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通过描绘春天的逝去和秋天的来临,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未来的迷茫,他也通过这首诗寄托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期待。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