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我行色一何迟,不及亭成分韵诗。上一句是什么?

这首诗词出自唐代诗人韦应物的《沣上西斋寄诸友(七月中善福之西斋作)》,以下是详细的解析:

嗟我行色一何迟,不及亭成分韵诗。上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沣上西斋寄诸友(七月中善福之西斋作)

唐·韦应物

逍遥沣水曲,偶来当夏初。

寒蝉鸣我侧,秋草生吾庐。

嗟我行色一何迟,不及亭成分韵诗。

身名多蹉跎,鬓发已衰颓。

今兹守虢略,幽事颇相贻。

高斋坐林杪,清兴自悠悠。

聊书即事意,远寄故山友。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译文

在沣水的弯曲处逍遥游赏,偶然间来到此地时正当初夏,寒蝉在我的身边鸣叫,秋草在我的屋舍旁生长,可叹我旅途的行色为何如此迟缓,竟来不及在亭子中与友人分韵作诗,一生身名多有蹉跎,鬓发也已渐渐衰颓,如今我镇守虢州,友人寄来的幽情雅事颇多,在高高的书斋中坐于树梢之上,清幽的兴致自然悠悠而来,姑且写下眼前即事之意,远远地寄给故乡的友人。

释义

本诗描述了诗人在沣水边的西斋中度过的一段时光,感叹自己行色匆匆,未能及时与友人相聚作诗,也表达了对自身身名蹉跎、鬓发衰颓的感慨,以及对友人寄来的幽情雅事的珍视。

赏析

本诗以景起兴,通过描绘沣水边的自然景色,营造出一种清幽闲适的氛围,诗人以“嗟我行色一何迟,不及亭成分韵诗”一句,表达了对未能及时与友人相聚的遗憾,这种遗憾不仅是对未能作诗的分韵之憾,更是对人生匆匆、时光易逝的感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描述自己镇守虢州的生活,以及在高斋中坐看树梢、清幽兴致的情景,进一步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思念,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韦应物在镇守虢州期间所作,当时,他身处异乡,远离故乡和友人,心中充满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自身境遇的感慨,在沣水边的西斋中,他独自度过了一段时光,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好和人生的短暂,他写下了这首诗,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这首诗也反映了韦应物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仕途的厌倦。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