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湘中别愁
唐·杜牧
平日相思在天末,今年远别遂湘中。
寒灯寂寂人千里,残月苍苍水万重。
路自飘零春自老,梦回何处觅芳踪。
唯将心事付瑶瑟,一曲清歌泪满胸。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根据关键词进行创作及解析,历史上并无确切记载杜牧写过此诗。)
作者简介
杜牧,唐代著名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多咏史抒怀,风格俊爽峭健,后人称之为“小杜”,以别于杜甫的“老杜”,他的诗作在晚唐成就颇高,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平日里对你的思念如同在天之尽头,今年更是因远别而漂泊至湘中,寒夜里孤灯寂寂,你远在千里之外;残月下江水苍苍,隔着万水千山,路途坎坷,春光易逝,人亦飘零;梦回时分,又该去哪里寻觅你的芳踪?只能将满腔心事寄托于瑶瑟之上,一曲清歌,泪水已湿满胸膛。
释义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爱人的深切思念与离别之苦,首联直接点题,平日相思与今年远别形成对比,突出了离别的沉重,颔联通过“寒灯”、“残月”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进一步强化了相思之情,颈联以“路自飘零春自老”暗喻人生无常,时光易逝,而“梦回何处觅芳踪”则表达了诗人对重逢的渴望与无奈,尾联则将心事付于瑶瑟,以清歌寄托哀愁,情感深沉而动人。
赏析
此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相思之苦与离别之痛,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寒灯”、“残月”、“飘零的春”等,既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又深化了主题,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在表达情感上更加含蓄而深刻,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饱满,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由于此诗为虚构之作,以下创作背景为假设性描述)
假设此诗创作于杜牧晚年时期,彼时他仕途不顺,生活漂泊不定,与心爱之人分隔两地,饱受相思之苦,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他远行至湘中,触景生情,回忆起与爱人共度的美好时光,以及如今相隔千里的无奈与痛苦,于是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湘中别愁》,诗中既表达了对爱人的深切思念,也寄托了诗人对人生无常、时光易逝的感慨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