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选才
百年涵养期为用,一日选抡非所先。
德才兼备方为贵,急功近利岂堪贤。
磨砺心志经风雨,砥砺品行历岁年。
莫道人间无伯乐,慧眼识珠在眼前。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悠然
朝代:虚构(注:此诗及作者为虚构创作,以便进行解析)
作者简介
李悠然,虚构朝代中的一位著名文人,以诗文著称于世,他强调人才的长期培养与品德修养,反对急功近利的选拔方式,李悠然的作品多关注社会现实,倡导正直、勤奋与智慧并重的价值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百年的涵养才是为了将来的大用,一天的选拔并不能决定谁优谁劣,德才兼备的人才是真正可贵的,急功近利的人怎能称为贤能?磨砺心志需要经历风雨的洗礼,砥砺品行需要岁月的沉淀,不要说人世间没有识马的伯乐,慧眼识珠的人就在我们的眼前。
释义
这首诗强调了人才培养的长期性和重要性,认为真正的才华和品德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磨砺,一日的选拔并不能全面评价一个人的能力和价值,而德才兼备的人才是社会真正需要的,诗人通过对比和比喻,表达了对急功近利选拔方式的批判,以及对慧眼识才者的期待。
赏析
这首诗语言质朴而寓意深远,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生动地阐述了人才培养和选拔的哲理,首联“百年涵养期为用,一日选抡非所先”直接点题,强调了长期涵养的重要性,与短期选拔的局限性形成鲜明对比,颔联和颈联进一步阐述了德才兼备和磨砺心志的重要性,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使读者深刻感受到人才培养的艰辛和不易,尾联则以“莫道人间无伯乐,慧眼识珠在眼前”作结,既表达了对识才者的期待,又给人以希望和鼓舞。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虚构为李悠然在目睹了当时社会急功近利的选拔风气后,深感忧虑和不满,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文,倡导一种更加公正、合理的人才选拔方式,强调人才培养的长期性和重要性,他也希望通过这首诗,唤起人们对人才价值的重新认识,以及对识才者的尊重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