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南省新升弟子员
唐·白居易
南省新升弟子员,诏来郡国亦详延。
英才济济盈朝野,儒雅彬彬遍海堧。
讲艺谈经同受业,焚膏继晷共忘眠。
他年若得凌云志,不负今朝雨露恩。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诗魔”和“诗王”,白居易的诗作反映了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译文
南省新晋升了一批弟子官员,朝廷下诏从各郡国也精心选拔并延揽他们,英才济济一堂,遍布朝廷和民间,儒雅之风彬彬有礼,遍及海角天边,他们在一起讲论学术,谈论经典,共同接受教育,夜以继日地勤奋学习,忘记了睡眠,将来如果他们能够实现凌云之志,定不会辜负今天朝廷给予他们的雨露之恩。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唐代朝廷选拔并培养新进士子的场景,南省指的是尚书省,是唐朝中央政府的重要机构之一,新升的弟子员指的是通过科举考试等渠道新晋升的官员或学者,诏来郡国亦详延,说明朝廷不仅从中央选拔人才,还广泛地从各郡国选拔并延揽英才,英才济济、儒雅彬彬等词语,则形象地描绘了当时人才辈出的盛况。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唐代朝廷选拔并培养人才的盛况,表达了对英才辈出的赞美和对朝廷重视教育的肯定,诗中通过“英才济济盈朝野,儒雅彬彬遍海堧”等句子,展现了当时社会人才济济、文化繁荣的景象,通过“讲艺谈经同受业,焚膏继晷共忘眠”等句子,也表现了士子们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风貌,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白居易对当时朝廷选拔和培养人才的关注有关,作为一位关心国家大事、关注民生疾苦的诗人,白居易对朝廷的用人政策和教育制度有着深刻的认识和见解,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朝廷重视教育、选拔人才的肯定,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社会更加繁荣、人才更加辈出的美好愿望,这首诗也可能与白居易个人的仕途经历有关,他通过描绘士子们的学习生活,表达了自己对学问和事业的追求与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