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日喧喧不能息,诵书妨我课儿童。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

村居杂诗

尽日喧喧不能息,诵书妨我课儿童。全诗是什么?

朝代:清代

作者:吴伟业

尽日喧喧不能息,诵书妨我课儿童。

一庭芳草闲春色,犹及阶前看竹丛。

作者简介

吴伟业(1609年—1672年),字骏公,号梅村,江苏太仓人,明末清初著名诗人,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又为娄东诗派开创者,吴伟业诗风恣肆而近自然,博学多才,工于诗文词曲,尤擅长七言歌行,有“梅村体”之称,著有《梅村家藏稿》等。

译文

整天喧嚣不停难以安宁,诵读诗书妨碍了我教导孩童,庭院中一丛丛芳草享受着悠闲的春光,我还来得及在台阶前欣赏那片翠绿的竹林。

释义

首句“尽日喧喧不能息”描绘了周围环境的嘈杂与繁忙,使得诗人难以静下心来,次句“诵书妨我课儿童”则直接表达了这种环境对诗人教育孩子的干扰,后两句“一庭芳草闲春色,犹及阶前看竹丛”转而描写庭院中的自然景象,芳草闲闲,春色满园,诗人还能在阶前静静地欣赏竹丛,寻找一丝宁静。

赏析

这首诗以村居生活为背景,通过对比喧嚣与宁静,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教育子女的关注,前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不满和对教育被干扰的无奈,后两句则通过描绘庭院中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以及对自然之美的热爱,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吴伟业晚年隐居村居之时,晚年的吴伟业经历了明清易代的沧桑巨变,对仕途心灰意冷,转而投身于文学创作和乡村教育,乡村生活的宁静并非完全不受外界干扰,诗人在这首诗中便表达了对这种干扰的无奈与不满,诗人也通过描绘庭院中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体现了其淡泊名利、追求心灵自由的人生态度。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