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惜花
唐·卢延让
晴暖花争发,春寒鸟倦飞。
长吟共惜频惊落,久坐何妨晚始回。
雨过林初静,风来叶正微。
幽芳谁与共,清梦自相依。
作者及朝代
卢延让,唐代晚期诗人,约生于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卒于后梁太祖开平四年(910年),字延让,自号卢延让集,范阳(今河北涿州)人,他一生经历了晚唐到五代十国的动荡时期,以诗文著称,尤其擅长律诗,风格清丽脱俗,意境深远。
作者简介
卢延让生活在晚唐至五代这样一个社会动荡、政权更迭频繁的时代,他的诗歌多抒发个人情感,反映时代变迁,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卢延让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凝练,情感真挚,是唐代晚期诗坛上的一位重要诗人。
译文
在晴朗温暖的日子里,花朵争相绽放,而春寒料峭之时,鸟儿也显得疲倦,不再高飞,我们在这里长声吟诵,共同惋惜那些频繁凋零的花朵,久坐于此,又怎会介意晚些时候才回去呢?雨过天晴,树林恢复了宁静,微风吹过,树叶轻轻摇曳,这幽雅的芬芳有谁能够共享呢?唯有在这清幽的梦境中,我与自然相依相偎。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珍惜,以及对时光流逝、美好易逝的感慨,首联写春日景象,花开鸟倦;颔联以“长吟共惜”表达了对花朵凋零的惋惜,同时以“久坐何妨”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颈联通过雨后的宁静与微风的轻拂,进一步渲染了自然之美;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份美好的孤独享受,以及在梦境中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通过“晴暖花争发”与“春寒鸟倦飞”的对比,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变化,颔联“长吟共惜频惊落,久坐何妨晚始回”是诗中的点睛之笔,既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惋惜,又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眷恋,颈联与尾联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通过雨后的宁静、微风的轻拂以及梦境中的相依,构建了一个超脱现实、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世界。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卢延让晚年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个人生活也充满了不确定性,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与赞美,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诗中也流露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短暂的深刻认识,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卢延让在动荡时代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渴望,以及对自然与人生深刻而独特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