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山杖策过山林,万竹千梅可慰心。出自哪首诗?

诗词原文

山行

溪山杖策过山林,万竹千梅可慰心。出自哪首诗?

宋·释绍嵩

溪山杖策过山林,万竹千梅可慰心。

野老相逢谈旧事,白云深处有知音。

作者简介

释绍嵩,宋代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他活动于南宋时期,以诗文名世,尤其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其作品多反映僧侣生活的宁静淡泊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释绍嵩的诗风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深受后世文人墨客的喜爱。

译文

手持拐杖漫步在溪流山峦之间,穿越茂密的山林,眼前万竿翠竹与千树梅花交相辉映,足以慰藉我的心灵,途中偶遇山野老人,我们相谈甚欢,回忆往昔岁月;而在那白云缭绕的深处,似乎还藏着能够懂得我心声的知音。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在山林中漫步的情景,通过“杖策过山林”展现了其悠闲自得的生活态度,万竹千梅的景象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与野老的相遇和交谈,以及白云深处知音的想象,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知音难觅的感慨。

赏析

此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清新脱俗的山林画卷,首句“溪山杖策过山林”直接点题,展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次句“万竹千梅可慰心”则以自然景物之美,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满足,后两句通过与野老的交谈和对知音的想象,深化了诗歌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人间真情的珍视,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山水田园诗。

创作背景

释绍嵩作为一位僧人,其生活多与自然为伴,对山林之美有着独特的感悟,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一次山林漫步中的即兴之作,面对眼前的自然美景,诗人心中涌起无限的感慨与喜悦,于是挥毫泼墨,将这份情感化为永恒的诗篇,通过与野老的交谈和对知音的想象,诗人也表达了对人间真情的渴望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这种情感在南宋时期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珍贵和难得。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