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南渡遗事
朝代:南宋
作者:刘克庄
南渡凄凉六十年,故家遗俗日萧然。
汴京宫阙成禾黍,江左衣冠化蓼莪。
废堞颓垣空自叹,遗民犹说永和年。
西风漫漫吹黄叶,落日亭亭照古田。
作者简介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词人、书法家,他一生仕途坎坷,曾四度入朝为官,又四度罢黜,晚年致力于文学创作,是南宋后期文坛的领袖人物之一,刘克庄的诗风多变,既有豪放不羁的一面,也有深沉哀婉之作,其作品反映了南宋末年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的疾苦。
译文
自从南宋南渡以来,已经过去了六十年的凄凉岁月,那些故国的风俗传统日渐凋零,汴京的宫殿早已沦为农田和野草,江南的士人贵族也化作了哀悼故国的诗篇,废弃的城墙和断壁残垣只能让人空自叹息,遗留下来的百姓还在诉说着永和年间的往事,西风漫漫吹过,黄叶飘零,落日余晖静静地照耀着古老的田野。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南宋南渡后的凄凉景象,表达了对故国的怀念和对时局变迁的感慨,首联点明南渡后的六十年凄凉,故家遗俗日渐衰微;颔联通过对比汴京与江左的变化,反映了南宋朝廷的衰落和士人心态的转变;颈联以废堞颓垣和遗民的诉说,表达了对往昔繁华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无奈;尾联则以西风黄叶、落日古田的意象,营造出一种苍凉、哀婉的氛围。
赏析
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深沉而含蓄,通过对比和象征等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南宋南渡后的社会变迁和人民心态,诗人以“南渡凄凉六十年”开篇,直接点明了主题,接着通过“故家遗俗日萧然”等句,进一步渲染了凄凉、衰败的氛围,在颔联和颈联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等手法,将汴京与江左、废堞颓垣与遗民的诉说相结合,既表达了对往昔繁华的追忆,又反映了对现实的无奈和感慨,尾联则以西风黄叶、落日古田的意象作结,使全诗在苍凉、哀婉的氛围中达到了高潮。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末年,当时南宋朝廷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面临着蒙古军队的严重威胁,刘克庄作为南宋后期的文坛领袖之一,对时局的变迁和人民的疾苦有着深刻的感受,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故国的怀念和对时局变迁的感慨,同时也寄托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和担忧,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南宋末年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疾苦,也展现了刘克庄作为一位爱国诗人的高尚情怀和深沉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