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贫居
宋·梅尧臣
门巷萧条长绿苔,故人容鬓各相衰。
平生心迹无行路,近日诗篇有味裁。
胡为雨霰忽交作,已洗破衾还被绵。
且学相如贪病酒,只将心事付沙鸥。
作者及朝代
作者:梅尧臣(1002年-1060年)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梅尧臣,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北宋诗歌革新运动的推动者,对宋诗发展影响甚大,他的诗歌创作题材广泛,风格平淡朴素,注重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杰出代表之一。
译文
门巷里长满了青苔,显得萧条冷清,老朋友们的容颜和鬓发都已衰老,我一生漂泊,心迹难寻,没有固定的道路可走,但近来写的诗篇却颇有韵味,为何雨雪突然交加,把我那破旧的被子都淋湿了,里面的棉絮都露了出来,我只好效仿司马相如,借酒消愁,把心事都寄托给那沙洲上的鸥鸟。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贫困的生活状态和对友人的思念,以及面对困境时的无奈与自我慰藉,诗中“胡为雨霰忽交作,已洗破衾还被绵”一句,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生活的艰辛和环境的恶劣,同时也透露出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门巷的萧条、故人的衰老、自身的漂泊以及雨雪交加的恶劣天气,生动地展现了诗人贫困的生活状态,诗人并没有沉溺于苦难之中,而是以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去面对,通过写诗来寻找心灵的慰藉,甚至效仿古人借酒消愁,将心事寄托于自然之中,这种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坚韧的精神品质,使得这首诗在表现贫困生活的同时,也充满了积极向上的力量。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梅尧臣晚年时期,当时他生活贫困,仕途不顺,与友人相聚的机会也越来越少,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贫困生活和与友人的思念之情,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迷茫,他也通过写诗来寻找心灵的慰藉,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这种在困境中依然保持乐观和坚韧的精神品质,正是梅尧臣诗歌创作的重要特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