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虺虺方蚊雷,植杖裴回须月出。的意思及出处

这首古诗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十一首·其一》,全诗原文如下:

人间虺虺方蚊雷,植杖裴回须月出。的意思及出处

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十一首·其一

宋·苏轼

吾家后园宜种菜,剩栽甘菊留春丛。

苗衰晚节正可重,叶淡晚花滋味浓。

人间虺虺方蚊雷,植杖裴回须月出。

归来更取南窗睡,梦蝶翩翩化栩栩。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其书取诸家之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自成一家之言,擅长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其画擅画墨竹、怪石、枯木等,并有绘画理论著作《东坡画论》等存世。

译文

我家的后园适合种植蔬菜,特意多栽了些甘菊留下春天的花丛,虽然它的苗叶在晚秋时节显得衰败,但正是这种晚节才更值得尊重;它的叶子颜色淡雅,而晚开的花朵滋味却更加浓厚,人世间纷纷扰扰如同蚊雷之声,我手持拐杖在园中徘徊等待月亮升起,归来后更在南窗下安然入睡,梦中化身为翩翩飞舞的蝴蝶。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写后园中的甘菊,表达了诗人对淡泊名利、坚守晚节的高尚品质的赞美,也反映了诗人对人间纷扰的厌倦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赏析

苏轼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将甘菊的苗衰叶淡与晚花滋味浓进行对比,突出了甘菊虽处晚节却更加值得尊重的品质,诗人以甘菊自喻,表达了自己在仕途坎坷、人生波折中仍坚守节操、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怀,诗人还通过描写人间纷扰和自己在园中的徘徊等待月亮升起,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人间纷扰的厌倦,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富有哲理性和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轼与其弟苏辙(字子由)相互唱和之作,当时苏轼因政治原因被贬谪至黄州等地,生活困顿但心境豁达,他在园中种植蔬菜并观赏草木,以此寄托情怀并抒发对人生的感悟,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反映了苏轼在逆境中坚守节操、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