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江上望朱栏
唐·韦庄
几从江上望朱栏,今日扁舟径往还。
水阔云深无近远,日斜风定自往还。
渔翁钓晚归舟远,雁字书空暮雨寒。
独倚危樯情未已,满江明月照潮间。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传世。
译文
多少次我从江上遥望那红色的栏杆,今日终于乘着一叶扁舟直接往来其间,水面宽阔,云层深邃,让人难以分辨远近;夕阳西下,风平浪静,船只自如地往来航行,渔翁傍晚时分钓完鱼,乘着归舟远去;大雁在空中排成人字形,暮雨带来阵阵寒意,我独自倚靠在高高的桅杆旁,心中情感难以平息,满江的明月映照着起伏的潮水。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诗人乘舟江上,遥望并最终抵达心中所念之地——朱栏所在之处的过程,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美景的向往与到达后的感慨,诗中融入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及内心世界的细腻感受。
赏析
韦庄此诗以江上之旅为线索,巧妙地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融为一体,首联“几从江上望朱栏,今日扁舟径往还”直接点题,表达了诗人长久以来的期盼与今日实现的喜悦,颔联“水阔云深无近远,日斜风定自往还”通过描绘江面的广阔与天气的变化,暗示了人生旅途的不可预知与顺其自然的态度,颈联“渔翁钓晚归舟远,雁字书空暮雨寒”以渔翁归舟与雁阵南飞为景,增添了画面的生动与情感的深沉,尾联“独倚危樯情未已,满江明月照潮间”则以诗人独倚桅杆、凝视江面的形象收尾,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景象的留恋与对未来的无限遐想,全诗意境深远,情感丰富,展现了韦庄作为“花间派”词人的艺术特色。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韦庄晚年时期,彼时他或许已历经仕途坎坷、人生起伏,对自然与人生的理解更加深刻,江上之行,不仅是一次身体上的迁徙,更是心灵上的寻觅与归宿,诗人通过描绘这一旅程,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回顾、对当下生活的珍惜以及对未来希望的憧憬,在晚唐至五代的动荡时代背景下,韦庄的这首诗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墨客普遍存在的流离失所、寻求精神寄托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