祇道穷年上湖海,那知今日会茅茨。下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山居

祇道穷年上湖海,那知今日会茅茨。下一句是什么?

宋·释绍嵩

祇道穷年上湖海,那知今日会茅茨。

白云深处无人识,独倚松风听水湄。

作者简介

释绍嵩,南宋时期的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他一生游历四方,足迹遍布名山大川,常以诗记录所见所感,作品多描绘山水自然与禅意生活,风格清新淡泊,富有禅意,释绍嵩的诗作在当时及后世均有一定影响,是研究南宋佛教文化与文学的重要资料之一。

译文

本以为会终年漂泊在江湖湖海之间,哪里知道今天竟会在这简陋的茅屋里相会,在这白云缭绕的深山之中,无人知晓我的行踪,我独自倚靠在松树旁,聆听着松风与溪水的合奏。

释义

“祇道穷年上湖海”表达了诗人原本以为自己会一直在广阔无垠的江湖上漂泊,过着无拘无束的生活;“那知今日会茅茨”则突然转折,说明诗人未曾预料到会在此刻身处简陋的茅屋之中,体验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白云深处无人识”描绘了诗人所处环境的幽静与隔绝尘世,“独倚松风听水湄”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与反衬的手法,展现了诗人从漂泊江湖到归隐山林的心路历程,前两句的“祇道”与“那知”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心境的转变,后两句则以白云、松树、风声、水声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物我两忘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体现了释绍嵩作为僧人诗人的独特情怀与艺术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释绍嵩游历四方后,选择归隐山林之时,在长期的漂泊生涯中,诗人或许经历了许多人生的起伏与变迁,对江湖的喧嚣与人生的无常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选择了远离尘嚣,归隐山林,与自然为伴,寻求内心的平静与超脱,这首诗正是他这种心境转变的写照,也是他对新生活态度的抒发与赞美。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