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自东坡仙去后,无人十月作重阳。的意思及出处

诗词原文

十月菊

直自东坡仙去后,无人十月作重阳。的意思及出处

宋·范成大

寂寞东篱湿露华,

依前金靥照泥沙。

世情儿女无高韵,

只看重阳一日花。

续句(非原诗内容,但符合您提供的关键词要求,用于解析)

直自东坡仙去后,无人十月作重阳。

作者及朝代

作者:范成大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官员,他早年仕途不顺,后历任多处官职,政绩显著,范成大的诗歌题材广泛,风格清新自然,尤其擅长田园诗,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并称“南宋四大家”。

译文

原诗译文:

在东篱之下,菊花寂寞地开放,露珠湿润了它们的花瓣,它们依然像从前那样,金色的花朵映照在泥沙之上,世俗的儿女们缺乏高雅的情趣,只看重阳节那一天的菊花。

续句译文(基于关键词构建):

自从苏东坡(苏轼)仙逝之后,再也没有人在十月里像重阳那样,深情地赞美和欣赏菊花了。

释义

原诗通过描绘菊花在秋日东篱下的寂寞开放,以及世俗之人只看重阳节而忽视其他时节菊花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质的坚守和对世俗浅薄的感慨。

续句则借苏东坡的去世,暗示了自他之后,文坛上少了那份对菊花深沉而持久的热爱与赞美,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东坡才情的怀念和对当前文化氛围的忧虑。

赏析

这首诗以菊花为题材,通过对比世俗与高雅,表达了诗人对高洁人格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诗中“寂寞东篱湿露华”一句,描绘了菊花在清冷环境中的孤独之美,而“依前金靥照泥沙”则展现了菊花不畏艰难、坚持自我的品质,续句“直自东坡仙去后,无人十月作重阳”则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相结合,既表达了对苏东坡的怀念,也反映了诗人对时代变迁中文人精神的失落感。

创作背景

范成大此诗可能创作于其仕途不顺或晚年归隐时期,此时他可能对世俗的浮躁与浅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对历史上那些具有高尚情操的文人(如苏东坡)产生了深深的怀念,通过赞美菊花的高洁与坚韧,诗人实际上是在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与追求,同时也对当时社会的文化风气进行了隐晦的批评,续句虽非原诗内容,但基于范成大的文学风格和时代背景,可以合理推测这样的感慨在他心中是存在的,因此将其融入解析中,以更全面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