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生佛屋朝谈处,月满仙坛夜步时。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

游山

风生佛屋朝谈处,月满仙坛夜步时。全诗是什么?

唐·李中

寻幽步步远尘埃,爱此山花照眼开。

风生佛屋朝谈处,月满仙坛夜步时。

好鸟啼声深谷应,幽人行迹白云知。

他年若得营归计,结屋相依住此栖。

作者简介

李中,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晚唐至五代时期,字有中,江陵(今属湖北)人,南唐升元中,以文章及第,仕至水部郎中,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多描写山水田园风光及隐逸生活,反映了诗人淡泊名利、向往自然的高洁情怀。

译文

我为了寻找幽静之地,一步步远离了尘世的喧嚣,喜爱这山间花朵映照下的明媚景色,清晨,在佛堂边,微风轻拂,正是我们谈论佛法的好地方;夜晚,月光洒满仙人祭坛,我悠然漫步其间,深谷中,好鸟的啼声相互应和,而我这位隐士的行迹,只有白云知晓,将来如果有机会实现归隐的计划,我一定要在这里建造房屋,与这片山水相依为伴,栖息于此。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山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风生佛屋朝谈处,月满仙坛夜步时”两句,尤为生动地展现了山间的清幽与宁静,以及诗人在不同时间段的游赏体验。

赏析

这首诗以游山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间的自然风光和诗人的内心感受,首联“寻幽步步远尘埃,爱此山花照眼开”直接点题,表达了诗人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愿望,颔联“风生佛屋朝谈处,月满仙坛夜步时”则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展现了山间的清幽与神秘,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佛道文化的敬仰,颈联“好鸟啼声深谷应,幽人行迹白云知”进一步渲染了山间的静谧与和谐,以及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尾联“他年若得营归计,结屋相依住此栖”则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中仕途不顺或心生厌倦之时,面对官场的尔虞我诈和世俗的纷扰,诗人渴望逃离现实,寻找一片净土以寄托心灵,他选择了游山这一方式,通过亲近自然来寻求内心的平静与安宁,在游山的过程中,诗人被山间的美景所打动,产生了归隐的念头,并写下了这首充满诗情画意的佳作。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