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食笋十韵
宋·陆游
唐林茶笋尽,蜀产独称珍。
气美如圭璧,味和如醴醇。
十饭未妨全不肉,上番春笋待新雷。
龙蛇戢戢争新暖,燕雀啾啾话旧林。
采掇未盈筐箧满,糁羹先及儿女亲。
寒齑薄饭留佳客,蠹简残编伴老身。
箨落锦绷钗股莹,霜飞翠羽帚光新。
僧夸与可笔端有,吾谓阿戎胸次真。
便合清泠煮石鼎,何须纨绮下瑶尘。
他年我亦如樵者,卖笋归来听水声。
作者及朝代
作者:陆游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竹林中的茶笋已经采摘完毕,只有四川的竹笋最为珍贵,它的气味如同美玉般清新,味道如同美酒般醇厚,即使十顿饭不吃肉也没关系,因为有新鲜的春笋等待春雷后的采摘,龙蛇在温暖的天气里蠢蠢欲动,燕雀在旧林中啾啾交谈,采摘的竹笋还未装满筐箧,就已经先用来给儿女做羹汤了,用寒酸的腌菜和薄饭招待贵客,用虫蛀的书卷陪伴自己的晚年,笋壳脱落,露出如同锦绷钗股般莹润的笋肉,霜飞之时,翠绿的笋叶如同新扫的帚光,僧人夸赞说,这竹笋如同文与可笔下的竹画一般,但我认为,这竹笋的韵味更在于内心的真实感受,它应该被清泠的水煮在石鼎中,何必用华丽的餐具来装饰呢?将来有一天,我也会成为那个卖笋归来的樵夫,听着水声,享受生活的宁静。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竹笋的生长、采摘、烹饪及食用过程,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诗中“十饭未妨全不肉,上番春笋待新雷”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春笋的喜爱之情,认为即使不吃肉,只要有春笋,生活就足够美好。
赏析
陆游在这首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竹笋的生长环境和采摘过程,以及竹笋的烹饪和食用,诗人通过对比“唐林茶笋尽”与“蜀产独称珍”,突出了四川竹笋的珍贵,诗人以“十饭未妨全不肉”来表达对春笋的喜爱,认为春笋的美味足以替代肉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食材的珍视和对简朴生活的追求,诗人还通过描绘龙蛇、燕雀等自然景象,以及自己与儿女的日常生活,营造了一种宁静、和谐的生活氛围。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陆游晚年时期,当时他或许已经辞官归隐,过上了田园生活,在这样的生活背景下,诗人对自然之美有了更深的感悟和体验,对简朴、宁静的生活也有了更深的向往,他通过描绘竹笋的生长、采摘和食用过程,来表达自己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追求,诗人也通过这首诗来寄托自己的情感,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