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春耕叹
宋·陆游
春欲耕时天不雨,小雪不能濡旱土。
麦根半死小禾枯,百钱斗米相邀迕。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春天正是要耕种的时节,但天空却不下雨,即便是下了小雪,也无法滋润那干旱的土地,麦子的根已经半死,幼小的禾苗也枯萎了,农民们为了生计,不得不以百钱换一斗米的价格,相互邀请、交换着去买米。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干旱无雨,农民面临耕种困难的情景,首句“春欲耕时天不雨”直接点出主题,即春天是耕种的季节,但天公不作美,不下雨,次句“小雪不能濡旱土”进一步说明,即便是下了小雪,也因为雪量太小,无法有效滋润干旱的土地,后两句则通过描述麦根半死、小禾枯萎以及农民们高价买米的情景,生动地展现了干旱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困苦。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春天干旱给农民带来的困境,诗人通过对比春天本应耕种的时节与干旱无雨的现实,以及小雪无法滋润土地的无奈,突出了农民面临的严峻问题,后两句则通过具体的生活场景,如麦根半死、小禾枯萎以及农民高价买米,进一步加深了读者对农民困境的理解,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创作背景
陆游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诗人深知农民的艰辛,对农民的生活有着深刻的体验和同情,这首诗很可能是诗人在某个春天,亲眼目睹了干旱给农民带来的困苦后,有感而发创作的,通过这首诗,诗人不仅表达了对农民困境的同情和关注,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和农民的苦难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