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人蕲惜千金费,肯似俞郎买竹栽。的解释

诗词原文

种竹

时人蕲惜千金费,肯似俞郎买竹栽。的解释

宋·刘克庄

借居未定先栽竹,为爱疏声与薄阴。

时人蕲惜千金费,肯似俞郎买竹栽?

作者及朝代

作者:刘克庄(1187年—1269年)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刘克庄,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词人,他一生仕途坎坷,但文学成就颇高,是南宋后期的重要诗人之一,与陆游、杨万里等人齐名,刘克庄的诗风多变,既有豪放的一面,也有清新自然之作,且擅长议论,作品内容丰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多个层面。

译文

借住之处尚未安定,我便先种下竹子,因为喜爱那稀疏的竹声和淡淡的竹荫,时下的人们吝惜千金之财,哪里会像俞郎那样慷慨地购买竹苗来栽种呢?

释义

借居未定先栽竹:诗人借住他处,尚未安顿下来,就先急着种竹,表现出对竹子的喜爱之情。

为爱疏声与薄阴:因为喜欢竹子稀疏的声音和淡淡的阴凉。

时人蕲惜千金费:当时的人们吝啬钱财,舍不得花费。

肯似俞郎买竹栽:哪里会像俞郎(指东晋名士俞骞,以爱竹著称)那样慷慨地购买竹苗来栽种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借住他处先种竹的情景,表达了对竹子的深厚情感和对世俗价值观的批判,竹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高洁、坚韧和谦逊,诗人通过种竹的行为,展现了自己对高洁品格的追求,通过对比“时人”的吝啬与“俞郎”的慷慨,批判了当时社会上的物质主义和功利心态,强调了精神追求的重要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刘克庄个人的生活经历有关,他一生仕途不顺,多次遭贬,晚年更是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可能更加珍视那些能够给予他精神慰藉的事物,如竹子,通过种竹这一行为,诗人不仅表达了对竹子的喜爱,也寄托了自己对高洁品格的追求和对世俗价值观的批判,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当时社会上的某种风气,即人们过于追求物质利益,而忽视了精神层面的追求。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