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分终身乐贫贱,自无岐路觅功名。的解释

诗词原文

闲居

已分终身乐贫贱,自无岐路觅功名。的解释

唐·白居易

已分终身乐贫贱,自无岐路觅功名。

石泉槐火随时煮,竹雨松风共一庭。

老爱诗书浑忘却,病多杯酒且经营。

闲居日久心如水,渐觉人间事可轻。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歌反映了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译文

已经注定了一生乐于贫贱的生活,自然就不会再去寻求功名利禄。

用山间的石泉和槐树的火种随时煮茶,庭院里竹声萧萧,松风阵阵。

年老时更加喜爱诗书,几乎忘却了世间的纷扰,病痛缠身时就用酒来调理。

闲居的日子久了,心境变得像水一样平静,渐渐觉得人间的琐事都可以看轻。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白居易对闲居生活的满足和淡泊名利的心态,他自认为已经注定了一生贫贱,因此不再去追求功名利禄,而是享受山间的自然美景和闲适的生活,他用石泉煮茶,听竹声松风,沉浸在诗书的世界中,忘却了世间的纷扰,即使病痛缠身,他也用酒来调理,保持心境的平和,闲居的日子让他心境如水,看淡了人间的琐事。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白居易闲居生活的场景,展现了他淡泊名利、追求自然和平静生活的态度,诗中“已分终身乐贫贱,自无岐路觅功名”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功名的淡泊和对贫贱生活的接受,而“石泉槐火随时煮,竹雨松风共一庭”则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营造出一种宁静、清幽的氛围,进一步烘托出诗人的心境,整首诗语言平易近人,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晚年闲居时期创作的,白居易一生经历了仕途的起伏和人生的坎坷,晚年时他选择辞官归隐,过上了闲适的田园生活,在这段时期,他创作了大量的反映闲适生活和人生感悟的诗歌,这首《闲居》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白居易在晚年时期的心境和对人生的态度,也可以看到他作为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洞察。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